1、未满20岁能否领取结婚证
假如有人违法领取了结婚证,那样根据有关规章规范,这一行为应当被视为无效。
婚姻关系所牵涉到的性质及特点表明,男女各方当事人须达到法定适婚年龄,由于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拥有必要的生理与心理基础,从而于处置婚配大事时做出适当的决策,并可以于结婚以后负起对家庭、子女与社会应尽的义务。
依据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领取结婚证书的年龄作出的明确规定,男士需年满22周岁,女人则需要满20周岁方能获得结婚证书。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婚龄,男不能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能早于二十周岁。
2、未满20岁结结婚以后财产怎么样分配
在中国,未达法定结婚年龄结婚是无效婚姻。但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分配,仍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置。
通常来讲,夫妻一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分配,协商不成的,由法院依据财产的具体状况,根据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不参与分割。
然而,因为未达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特殊性,或许会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和争议。譬如,在财产来源的认定、赠与等方面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考量。
总之,未达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财产分配较为复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自己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未满十八岁能否合法领取结婚证
在中国,男士未满22周岁,女人未满20周岁,是不可以合法领取结婚证的。婚姻登记有法定的年龄限制,这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防止因过早结婚而可能面临的很多问题,如学业受影响、经济基础薄弱很难承担家庭责任等。未满法定年龄领取结婚证是无效婚姻,自始无效,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假如双方在未达法定年龄时已一同生活,分手时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置。所以,未满十八岁不可以合法领取结婚证。
中国法律强调婚姻的严肃性,规定未达到法定适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的人违法领取结婚证的行为无效。这一规定基于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度,确保他们能负责任地打造婚姻并履行有关义务。民法典对此有明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