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撞人后走了,他们后来去世了,算肇事逃逸吗
撞人后走了,假如他们后来死亡,这样的情况确实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1.交通肇事逃逸并不是单纯指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离开现场,而是指其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意图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2.在此情境下,即便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后并未立即知道他们伤亡状况,但假如其随后得知并故意逃避责任,仍然可能被视为肇事逃逸。尤其是当他们因事故死亡时,这种行为将遭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撞人后逃逸并致使他们死亡的行为,将遭到法律的严惩。
2、交通肇事逃逸怎么样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依据其后果的紧急程度而有所不同。
1.假如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吊销汽车驾照,且终生不能重新获得汽车驾照。
2.假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遭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尤其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状况,将遭到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处罚。
3.无论是不是构成刑事犯罪,逃逸者都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含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成本,与因误工降低的收入。导致残疾或死亡的,还应当赔偿相应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3、逃逸后需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快车提醒,逃逸者在交通肇事逃逸后需要承担多方面的责任。
1.从法律角度来看,逃逸者将遭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制裁,具体取决于逃逸行为的后果和紧急程度。这是对其违法行为的直接法律后果。
2.逃逸者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无论逃逸行为是不是构成犯罪,逃逸者都应当赔偿受害者及其家属因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这包含但不限于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等。
3.逃逸行为还可能对逃逸者的社会声誉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逃逸者可能因此失去别人的信赖和尊重,甚至面临社会舆论的谴责。
因此,从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逃逸者也应当积极承担责任,主动赔偿受害者并同意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