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如何申诉
医疗事故发生后,病人及其家属若觉得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并致使了不好的后果,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具体如下:
1.申诉是病人寻求法律救济的一种渠道,旨在纠正可能存在的医疗过错及其致使的损害。
2.在医疗事故申诉中,病人或其代理人需要明确申诉的对象、理由及法律依据,并根据规定的程序进行。
3.申诉的提出应当基于充分的事实和证据,以证明医疗行为确实存在过错,并给病人导致了损害。
2、医疗事故申诉步骤及材料
找法网提醒,医疗事故申诉的步骤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病人或其代理人需要采集并整理有关证据,包含病历资料、诊断证明、医疗成本清单等,以证明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及损害后果。
2.向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明确申诉的请求、理由及法律依据,并附上有关证据材料。
3.等待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处置,期间或许会需要病人或其代理人配合提供有关材料或同意询问。
4.依据调查结果,病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决定是不是进一步采取法律方法,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申诉过程中,病人需要筹备的材料包含但不限于:病人身份证明、医疗事故有关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医疗成本清单等)、申诉书(明确申诉请求、理由及法律依据)等。
这类材料是申诉的基础,也是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置的要紧依据。
医疗事故申诉的时效规定
关于医疗事故申诉的时效,国内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1.依据有关法律,对生效的法院判决,当事人不服的,应当在2年内提出申诉。这2年为不变期间,自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次日起计算。
2.对于生效的调解书,假如存在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病人或其代理人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诉。
这一时效规定旨在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病人在适当的时间内行使我们的权利,防止诉讼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