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仲裁有法律效力吗
医疗纠纷仲裁具备法律效力,当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医患双方第一可以选择协商解决。
1.若双方不想协商或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当事人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寻求行政部门的帮助来解决纠纷。
2.当事人还可以选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司法渠道来维护自己权益。
3.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仲裁可以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种方法,但其法律效力主要体目前仲裁裁决的实行上,而仲裁本身并不等同于医疗事故的最后认定。
4.医疗事故的认定需依据《医疗事故处置条例》等法律法规,由医疗事故鉴别委员会进行专业鉴别。
2、医疗事故构成要件有什么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合法:医疗事故的主体需要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这意味着,只有拥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务职员,才大概成为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
2.违反法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需要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这是医疗事故发生的客观基础,也是断定医疗事故责任的要紧依据。
3.主观过失: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这种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等心理状况的体现,是致使医疗事故发生的直接缘由。
4.人身损害:病人需要存在人身损害后果。这是医疗事故构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病人寻求赔偿的基础。
5.因果关系: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是断定医疗事故责任的重点要点,需要由专业机构进行鉴别和评估。
医疗事故纠纷处置程序
找法网提醒你,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置程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鉴别申请: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好的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别申请。
2.尸检申请:
若病员死亡,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别申请,并可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尸检申请。
尸检结果对于断定医疗事故责任具备要紧意义。
3.申请第三鉴别:若双方当事人对初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别委员会的鉴别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别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别委员会申请第三鉴别。
4.协商与处置:
若双方当事人对鉴别结论没异议,可以就处置策略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置。
对于处置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置公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