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谅解书还能再追究责任吗
写了谅解书后,通常情况下,受害人已经表示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谅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谅解书只不过作为刑法中规定的酌定量刑情节之一,用于在刑事诉讼中为辩护方提供答辩的依据。它可以在一定量上影响法院的判决,譬如可能降低基准刑,但并不可以完全免除刑事责任。
因此,法律快车提醒,即便有了谅解书,假如案件性质紧急或存在其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关部门仍然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诉。
2、谅解书对刑罚的具体影响
谅解书对刑罚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目前量刑环节。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的,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与认罪、悔罪程度等状况,对基准刑进行相应降低。
1.假如积极赔偿但没获得谅解,可以降低基准刑的30%以下;
2.尽管没赔偿,但获得谅解的,可以降低基准刑的20%以下。
3、谅解书的概念及用途
刑事谅解书,是刑事案件中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后,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
1.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在刑法上具备酌定减轻或从轻的效力。谅解书本身并无固定格式,但其核心在于表达受害者的谅解意愿,并请求免予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2.谅解书的出具,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肯定的量刑打折,有时甚至可以对其取保候审。
因此,谅解书在刑事诉讼中饰演着要紧的角色,是受害人表达谅解意愿、犯罪嫌疑人寻求减轻刑罚的要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