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律商网

律商网

律商网 > 律师入门 >

假离婚中,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约有效吗?

www.gdshsh.com 2025-01-22 婚姻家庭

2013年张先生和王女性登记结婚,两年后女儿出生,为了让女儿同意更好的教育,两人计划购买一套学区房。为了能享受首房首贷的打折政策,二人计划“假离婚",商定离婚之后,张先生给与王女性300万元的离婚补偿款,王女性用这笔钱购买学区房。

两人根据约定,张先生给了王女性300万元,并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王女性也顺借助我们的名义购买了学区房,其间两人仍生活居住在一块。然而,当拿到房地产证后,王女性却反悔了。王女性拒绝复婚,也拒绝返还张先生的离婚补偿款。 无奈之下,张先生只能将王女性诉至法院。理由是,当初的离婚协议是基于“假离婚”的情形下达成的,并不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协议》无效,需要王女性返还300万的补偿款,并重新作出财产分割。为此张先生提交了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记录显示:2人多次讨论购房政策、贷款打折条件与房子置换策略。在离婚之后,两人的聊天记录中也提到“没想过要真离婚”“由于要买房,需要要离婚”等,并认同曾说过“买了房屋一年后复婚"。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觉得:张先生提供证据证明,双方是避免限购和享受贷款打折政策而“假离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并不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因此判决王女性返还张先生300万元。一审判决后,王女性不服,上诉至上海中级人民法院,称离婚协议是真的,离婚补偿款是张先生为了拿到女儿抚养权才给她的,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觉得:王女性倡导300万元补偿款是争夺女儿抚养权的补偿款,但300万元与张先生的收入不匹配。一审法院认定300万元是购房款事实正确。故《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并不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二审法院判决:驳回王女性上诉,保持原判。夫妻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那样他们的婚姻关系就已经终止。但,假离婚买房现象引发了不少争议。这种行为违反了婚姻的初衷和道德规范,也增加了风险。夫妻双方应该理性看待购房问题,不要为了获得利益而轻率决定假离婚。在面对购房问题时,应该充分考虑我们的实质状况和家庭需要,并权衡利弊得失。社会应该加大对婚姻和家庭的看重和保护,提升大家对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和认可感。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婚姻法律和道德的教育和宣传,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Tags: 婚姻家事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