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事故赔偿医疗保险部分如何处置
医疗事故赔偿与医疗保险部分的处置是独立的,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保险是不可用于赔偿的。这意味着,医疗事故致使的损失不应通过医疗保险报销来弥补,而应通过医疗事故赔偿机制来解决。
1.根据《医疗事故处置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导致病人人身损害的行为。
2.在遭遇医疗事故时,病人及其家属应明确这一点,积极寻求医疗事故赔偿,而非依靠医疗保险报销。
2、医疗事故有什么处置办法
法律快车提醒,面对医疗事故,有多种处置办法可供选择:
1.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双方可以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制作协议书,明确赔偿数额等重点信息。
2.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假如协商不成,或者双方不想协商,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调解过程遵循自愿原则,赔偿数额依据《医疗事故处置条例》计算。
3.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作为最后的法律方法,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的判决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医疗事故具体处置步骤
医疗事故的处置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人及其家属有权在事故或事件不好的后果发生后一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别。对于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十五天内提出鉴别申请。
2.尸检的申请应在病员死亡后四十八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假如双方对区、县或医科大学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别委员会的鉴别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别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别委员会申请鉴别。
4.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鉴别结论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别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5.假如双方当事人对鉴别结论没争议,可以协商处置策略。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置。
6.对处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