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和收付达成制有什么区别有定义不同、确认收入和成本的规范不同、会计核算办法不同、优势和弊端不同、用范围不同。权责发生制是根据收益、成本是不是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成本的一种办法;收付达成制是根据收益、成本是不是在本期实质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成本的一种办法。
1、定义不同
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对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根据收入已经达成,成本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成本。权责发生制需要,但凡当期已经达成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成本,不论款项是不是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成本;但凡不是当期的收入和成本,即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成本。
2、收付达成制:收付达成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达成和成本的发生。根据收付达成制,收入和成本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入支出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块。换言之,现金收入支出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成本,而不考虑与现金收入支出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不是发生。
2、确认收入和成本的规范不同
权责发生制以收入已经达成和成本已经发生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成本,强调的是权利与责任的对应。而收付达成制以收益、成本是不是在本期实质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和本期成本,关注的是现金的实质收入支出。
3、会计核算办法不同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需要进行账项调整,以确保收入和成本的合理配比。而收付达成制无需进行账项调整,核算手续相对方便。
3、优势和弊端不同
权责发生制的优点在于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期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愈加准确地计算和确定企业的经营成就。因此,在企业会计中被常见使用。缺点在于会计处置较为复杂,需要学会肯定的会计常识。收付达成制的优点在于处置手续方便,缺点在于不可以正确地反映各期的经营成就,容易致使盈亏计算不准确。
5、用范围不同
权责发生制在企业会计中被常见使用,适用于各类企业。而收付达成制在国内行政单位仍然常见使用,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等。
实例分析
1、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处置
比如,某企业本期销售商品一批,价值5000元,货款已收存银行。根据权责发生制,这笔货款应作为本期收入,由于一方面它是本期获得的收入,应当作本期收入;其次现款也已收到,亦应当列作本期收入。
2、收付达成制下的会计处置
比如,某企业本期收到上月销售商品的货款存入银行。根据收付达成制,这笔货款应作为本期收入,由于现款是本期收到的。而根据权责发生制,这笔收入不可以作为本期收入,由于它不是本期获得的。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达成制在处置收入和成本时的原则是不一样的,因此同一会计事情按不一样的会计处置基础进行处置,其结果可能是相同的,也会是不一样的。在实质应用中,企业应依据自己的实质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会计处置基础。在国内,权责发生制在企业会计中被常见使用,而行政单位仍然常见使用收付达成制。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营业额时有其合理性,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达成制,但在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时也有其局限性,所以应允许权责发生制与收付达成制并存。
法律依据: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
第十一条 公司应根据本规则的需要,编制和披露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应当对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涉及的买卖和事情作出真实、充分、明晰的说明。除特别提及母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事情外,均为合并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事情。
:未经授权,转载需要注明本站出处链接,不然将追究法律责任,日前有不法分子紧急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