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的行为人是假冒军人名义,进行炫耀,推行欺骗活动。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如穿着打扮军人服装行骗,用伪造的军人证件行骗。本文就罪名的有关内容作详细剖析。
区别罪与非罪的界限
构本钱罪,行为人既要有冒充军人的行为,又要有招摇撞骗的活动。假如行为人仅仅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而冒充军人,没进行招摇撞骗的活动,则不构成犯罪。假如行为人进行了招摇撞骗的活动,但不是冒充军人名义推行的,则不构本钱罪;构成其他罪的,按其他罪处置。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
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员工招摇撞骗的行为。本法对这两个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其主要不同在于: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如果军队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后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如果国家机关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二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现役军人,后者的犯罪对象是除军事机关外的国家机关员工。
区别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这两种犯罪有什么区别主要表目前:
侵害的客体不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侵犯的客体主如果武装力量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行为方法不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方法只限于冒充军人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方法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借助任何虚构事实、隐满真相的方法和方法进行。
犯罪的主观目的有所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期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含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含其他非法利益。
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
法律需要,只有诈骗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对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需要,这是由于,这种犯罪未必肯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大概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紧急的社会风险性,第一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方法所决定的对武装力量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
尽管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有上述不同,但在行为人冒充军人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状况下,一个行为同时触有两个罪名,是想象竞合犯。处置想象竞合犯的案件应当根据从一重罪断的原则。结合这两个罪名的法定刑及这种犯罪的实质状况,一般觉得,应该区别为骗取财物是不是是数额巨大两种传况分别对待,并都贯彻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在骗取财物不达数额巨大的状况下,诈骗罪在犯罪构成上有数额较大的条件限制,法定最高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在构成上无数额较大的限制,其法定最高刑是10年有期徒刑。显而易见,后者重于前者,因此这个时候应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定罪,假如达到数额巨大的状况,诈骗罪则是三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情节特别紧急的,最高可达无期徒刑,显然诈骗罪重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因此,在冒充军人骗取财物数额巨大的状况下,这种犯罪行为已不再能为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所包含,而应适用数罪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以诈骗罪定罪量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