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开庭步骤
1.审理前的筹备。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到开庭审理前,所进行的各项筹备活动,主要包含送达诉状副本、调查采集证据、公告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与)人,通知当事人名字、案由、开庭时间、地址等活动。这是将来审理工作的基础。
2.庭审筹备。指开庭当日正式开庭审判时所做的筹备,主要内容是由法庭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与)人是不是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宣布案由;宣布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名单;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不是申请回避。
3.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的目的,是审察核实证, 查清案件事实,为法院裁判作基础。
4.法庭辩论。法庭调查结案,便进入法庭辩论阶段。
5.法庭评议。法庭辩论结束后,刑事公诉案件的,立刻转入法庭评议,即由合议庭依据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状况,对案件事实、情节、证据及其法律适用进行评议表决。若是刑事自诉案件或民事商案件,在进入法庭辩论前法庭还可以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进行评议。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6.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合议庭开庭审理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觉得很难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实行。
7.宣告判决。任何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判决可能在法庭评议之后当庭宣告,也会另行按期宣传。刑事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在5日内送达判决书;其他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在10日内送达判决书;按期宣判的,应当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送达判决书。
2、刑事案件开庭多长时间宣判
对于普通的刑事案件,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个月内宣判,最迟低于3个月。
《刑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能超越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与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状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刑事案件开庭戴手铐吗
刑事案件开庭无需戴手铐,但对于大概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等较重刑罚和有迹象表明具备脱逃、行凶和自杀、自残可能的被告人,需要戴手铐。而且未经批准,严禁被害人及其亲属、被告人的亲属和其他无关职员接近被告人。
找法网提醒你,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有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刑事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比如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的处罚 。
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国家刑事司法机关进行介入,受害人或者群众报案、举报后,公安、检察机关进行介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由法院作为法律的裁判者进行审判而达到制裁犯罪嫌疑人和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