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律商网

律商网

律商网 > 律师入门 >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违法阻却是由有什么?

www.wuruods.com 2024-06-14 刑事辩护

        行为分类

为推行其他犯罪而将侵入住宅作为方法

现实日常,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多数状况下是侵犯财产罪的方法,也有些是伤害住宅内成员的生命、身体与别的人格法益犯罪的方法。为推行其他犯罪行为而非法侵入别人住宅的,是牵连犯还是吸收犯,国内刑法学界还存存在争议,笔者倾向于是牵连犯。主要因为作为独立的犯罪形态,推行了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就已经构成了犯罪,姜伟在《犯罪形态论》中也提出这是一种牵连关系。一般地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是方法行为,而在住宅内推行的其他犯罪行为则是目的行为,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之间具备牵连关系,根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定罪处罚。譬如,行为人为推行强奸而非法侵入别人住宅,依据刑法理论就直接定强奸罪,而不再对非法侵入住宅行为定罪。有时也存在,目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就能按所牵连的方法行为定罪,如入室偷窃,因为偷窃数额达不到追诉的规范,或未遂依法尚不应追究其偷窃罪的刑事责任,就能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定罪处罚。

由矛盾纠纷引起而非法侵入住宅的

现实日常,因民事纠纷,或其他纠纷等产生矛盾,常常会出现非法侵入住宅的现象。有些出于报复,如笔者审理的一块刑事自诉案件,李、耿两人因民事纠纷发生争斗,结果耿被李打伤,耿与其老公闯入李的住宅,以评理为由对李进行殴打,致李形成轻微伤,对李可按其推行的行为处置,而对耿夫妇就应按其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依法处置。日常,还有非法侵入别人住宅“讨说法”的现象,如谢某与邻居吴某为界址矛盾,长期不和。后因纠纷发生推拉,致谢某落入水中。晚上其家人将谢某送至吴家讨说法,在吴家进行吵闹拒不退出。报警后,民警劝说仍不离去,严重干扰了吴家生活居住的安宁,对谢某及其家人就应以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定罪处罚。

为达到某种目的,非法侵入住宅威胁住宅成员

现实日常,有些当事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为了我们的私利,采取非法侵入住宅的办法威胁其他人,施加重压,强迫别人为自己解决问题。如需要调资、调换工种等。也有些以非法侵入行政机关员工的住宅作为要挟行政机关的方法,以达到行政机关执法过程中对自己有利目的。譬如,钱某是某镇土管所所长,其依法查处了违法建筑围墙的相对人印某,印某怀恨在心,遂闯入钱的家里,无理取闹,给钱某施加重压,这种行为也应按非法侵入住宅罪处罚。

国家员工违反法定程序侵入住宅

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这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常见同意的人权理念和准则,行政机关也不可以例外。公权不同于私权,但凡法律没赋予的,公权机关就不可以进行干预。住宅本身就是保证个人私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如随便侵入,也是非法的。行政执法,第一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是行政机关执法的首要条件条件。第二,要遵循正当程序。国家公权侵入私人住宅应当有肯定首要条件,那就是公民在推行较为紧急的犯罪行为,如强奸、暴力侵害等活动。而且,进入公民私人住宅进行搜查,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需要履行的法律手续,如《搜查证》、《逮捕证》、《拘留证》。国家机关员工非经法定程序无权随便检查和搜查公民的住宅,如凭着其权威而随便进入公民住宅,亦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刑法》第245条第2款规定,国家员工犯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从重处罚。

违法阻却

刑法理论上将“无正当理由侵入”讲解为不法侵入,合法侵入别人住宅,就是违法性阻却事由。法律授权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存在阻却违法性,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法律授权行为

对于法律授权的合法进入者,如公安、检察机关为了采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需要进入公民住宅对有关职员的身体、物品进行搜查和抓捕人犯时,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但需要严格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进行搜查的,要持《搜查证》;进行查封、扣押的,要持《查封、扣押令》;实行拘留、逮捕的,要持《拘留证》、《逮捕证》。如,司法员工持合法手续进入别人住宅,依法履行职务,进行搜查、查封、扣押财物,或推行逮捕、拘留等职务行为,不可以觉得是非法侵入住宅。

紧急避险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别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能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在道义上应尽的一项义务,其目的在于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活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以牺牲局部的、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护整体的、较大的合法权益。如,为了救火而侵入住宅,为了防止狗的袭击而侵入住宅等。

 

Tags: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