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律商网

律商网

律商网 > 律师入门 >

离婚案件不适合处置债务问题

www.tsnav.com 2025-03-28 债权债务

离婚诉讼是一个综合诉讼,其中既涉及人身权又涉及财产权。在处置离婚案件中,各地法院一般的作法是将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债务一并处置。国内《婚姻法》规定也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一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一同偿还。一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些,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由于《婚姻法》有上述规定,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国内法院在处置离婚案件中常见的作法是将双方债权、债务一并处置,在离婚判决中把债务由哪个承担,债权归哪个所有都在判决主文中加以明确。虽然这种处置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可以在处置财产分劈上综合考虑债务分担、债权分配的状况,使处置结果更趋公平,但笔者觉得这种作法在理论上不符合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种种问题,所以我觉得在离婚案件中不适合处置债务问题。


1、离婚诉讼中处置债权、债务问题不符合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不告不理是民事诉讼的最基本原则。所谓不告不理是指诉讼程序的启动须由当事人发起,法院只在诉讼活动中居中裁判,处于一个消极仲裁者的角色。当事人未向法院提起诉讼,则法院无权主动进行裁判。民事诉讼实行“不告不理”,是对古罗马法院“没告诉人就没法官”的诉讼规则之延续,这既是尊重权利主体权利意愿的需要,也是程序正当的势必需要。民事诉讼之所以把不告不理作为最基本的诉讼原则,是由于解决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除采取诉讼方法外,还有其他有效渠道,如调解、协商或仲裁。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不违反法律的状况下,舍弃我们的民事权利。所以,“不告不理”既是诉讼民主的反映,也是对封建“纠问式”审判的否定。


在离婚案件中,因其除财产关系外,还包含人身关系,所以当事人只能是夫妻双方,别人没办法参与到诉讼中。在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如双方均认同有债务,法院一般的作法是按法律规定判决债务由双方分担,并明确判令欠张某债务由哪个负责偿还,欠李某债务由哪个负责偿还。如此,法院就对张某、李某的债权进行了处置,但张某、李某并未参加诉讼,也尚未因债务问题向正在进行离婚诉讼的当事人倡导权利,即权利人并未向法院提起诉讼,倡导我们的权利,债权人还大概舍弃我们的债权,而法院却对债权人并未倡导的权利予以了处置,显然违反了法院处置案件所应遵循的不告不理原则。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个要紧原则就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首要条件下,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别人利益的状况下,享有对我们的民事权利的处分权,国家机关不能干涉……这样来看,在债权人并未倡导权利时,应当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尊重当事人对民事实体权利及诉讼权利依法行使处分权,法院不应主动处置双方债务问题。法院在离婚诉讼中主动处置债权、债务的作法不符合诉讼的基本原则。


2、在离婚案件中处置债务问题不利于查明债务案件的事实。


在司法实践部门工作的各位法官可能深有领会,法院在处置离婚案件中最棘手的就是对一同债务的认定。在国内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活跃,民间借贷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一半左右的离婚案件都要涉及一同债务的认定、处置。而这类借贷关系一般发生在亲朋好友间,亲朋好友间的借贷手续一般都不太完备,有的甚至根本无任何书面借据,在男女双方当事人说法不一的状况下,法院对双方债务的真实性很困难做出判断。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在审判方法改革前,法院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去调查取证,诉讼效率得不到保证,以解除身份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离婚诉讼被无限时延长;在审判方法改革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推行后,因该证据规则明确规定了当事人自己倡导自己提供证据,同时明确界定了法院取证的范畴,这种情况发生了非常大变化,但法院也不能不给当事人以充分的举证时间,影响了离婚案件的审判进程。同时,在离婚诉讼中,因债权人不出庭或仅以证人身份出现,不是独立的一方当事人,所以法院不可能像一般的审理程序那样对债权、债务事实进行举证、质证、认证与法庭辩论,这难免会导致某些法官对债权、债务事实认定上的偏差。尤其是在有肯定经营规模的家庭中,债权债务比较复杂,假如再遇上一些当事人虚报债务,隐瞒债权的状况,甚至会出现家庭一同财产较少,债务却越审越多的状况,这使得法官处置起来困难程度很大,总是会致使财产、债务分割上的不合理、不公平,很多离婚案件因此拖积下来不可以准时审结,少数的案件甚至只能暂停审理。?更有甚者,本来是一同债务,因为债务凭证是由一方出具的,假如另一方坚决不承认是一同债务,或陈述对此不了解,在没其他反证的状况下,法院只能认定是个人债务,依据法律规定个人债务由个人偿还,但这种作法事实上侵害了第三人即债权人的权利。最高法院关于个人债务的讲解是,一方没征得另一方赞同的状况下,擅自从事经营活动,其收益没用于家庭一同生活而形成的债务是个人债务,事实上在审判实践中对此是非常难操作的。?是不是征得了他们赞同,或是不是用于了家庭生活,是非常难查实的,从而致使不少事实上的一同债务,只能认定为个人债务。债权人虽有异议,但由于离婚案件中剥夺了债权人的诉权,导致其没办法倡导权利,法院判决后,按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又只能以生效的离婚判决作为依据,故债权人另案起诉也已失去了实质意义,如此就致使出现了借助离婚甚至假离婚逃避债务现象的出现。

文书推荐:离婚协议书最新版??简单的离婚协议书范文新??离婚协议书模板标准版正式版??最新离婚协议范文??

Tags: 婚姻家庭 夫妻财产 夫妻债务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